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突破:貧血率下降4成
據資料顯示,由于營養的失衡和缺乏,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生長發育不良乃至罹患疾病等現象普遍存在。為改善該狀況,2012年中國營養學會、全球兒童營養基金會聯合湯臣倍健及品牌公益大使姚明發起“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5月20日,“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結果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通過3年時間對不同貧困地區小學生分期分批開展的長達十個月的營養宣教與食用湯臣倍健“營養包”的雙重營養干預下,參與項目的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改善明顯,尤其是在缺鐵性貧血率、生長遲緩率、身高增長方面的改善效果顯著。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前往項目目標學校進行中期考察(圖片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營養不良:貧困地區兒童難以逾越的鴻溝
目前,貧困地區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但膳食質量仍有待提高,特別是隨著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增加,貧困地區兒童膳食改善進展緩慢,其中蛋白質、維生素A、鈣、鐵等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情況尤其明顯。根據《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3》顯示,我國農村7~15歲學生中,約1200萬人貧血,1800萬人低體重和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引發生長遲緩、體重過低;貧血會不可逆地影響青少年身體和智力發育;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則造成體重下降、生長發育遲緩,機體免疫力下降等”,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指出,選擇有效的營養干預措施提高貧困農村兒童的膳食質量,可有效改善農村兒童的營養狀況,這是重要而且緊迫的國家需求。
2012年,“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正式實施。其中,中國營養學會根據我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狀況、確定營養包的配方等;湯臣倍健承擔項目的全部費用,包括前期研究、相關調研、營養包的生產和項目實施等;全球兒童營養基金會在項目的各個重要環節中提供指導。
該項目歷時三年,在廣東、湖北和河北三省中隨機抽取6個貧困縣選擇18所小學作為目標學校,對其中6500名6-12歲學生進行“營養包”干預,并配合相應的營養知識教育,幫助他們改善營養失衡狀況,促進健康發展。
項目組在目標學校進行基線調查(圖片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營養干預:兒童貧血率、消瘦率等顯著下降
翟鳳英表示,基于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狀況并綜合考慮干預的成本和效果及未來進一步擴大實施規模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以“缺什么補什么”為目的研發、設計和生產的湯臣倍健“營養包”是一種安全實用的農村兒童營養干預方法。
報告顯示,經過科學的營養干預,項目涉及的貧困地區兒童在貧血率、消瘦率、生長遲緩率等營養指標方面均實現了顯著改善。
其中,廣東區域進行營養干預的學校學生貧血率由超過7成下降到不足3成,為三省中貧血狀況改善最明顯的省份;河北進行營養干預的學校學生維生素A缺乏率由干預前37%下降到干預后8.9%,下降率達76%;此外,對于生長遲緩率及消瘦率,進行了營養干預的學校學生該指標明顯下降,其中廣東地區生長遲緩率下降率40%,河北地區消瘦率下降率達33%;而學生患病率廣東地區改善顯著,廣東地區下降率達48%。
翟鳳英表示,這一結果說明“營養包”結合必要的營養教育,是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的有效方法。“營養包”可以有效改善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對蛋白質、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攝入狀況。
中國營養學會和全球兒童營養基金會代表在廣東目標學校進行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進行考察(圖片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營養包”:或成農村學齡兒童營養改善范本
湯臣倍健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楊銘認為,貧困地區兒童之所以營養缺乏,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收入低、膳食結構單一,日常主要以米粥、米飯、自產青菜和咸菜為主要食物,肉、蛋和奶類食物消費量較低。同時,農村地區父母教育水平不高,加之青壯年人群外出工作,留守兒童增多,貧困農村家庭很難為兒童提供良好的照料和膳食,而這種狀況對農村兒童營養狀況非常不利。
專家認為,“中國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證實了為貧困地區學齡兒童提供營養包以及營養教育提高兒童健康水平的可行性,也成為農村學齡兒童營養改善的一個范本,為解決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同時項目發起人也呼吁更多人能夠加入到關愛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改善的行列中來,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的健康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