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保健協會指導開展的“大健康中國行——大健康進社區促進行動”活動在廣州啟動。廣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華預防醫學會社區慢病風險評估與控制研究學組專家王家驥在“慢性疾病的防治”的專題講座中介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合理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的營養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他還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運動一定要適量,不要過度,尤其是極限運動并不適合用于日常運動。
保健品:如缺少微量元素可適量服用
關于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服用保健品的問題,王家驥介紹,如果體內缺少某種或某些微量元素,可以有針對性地服用適量的保健品,但是,如果真的有疾病發生,就不能只依賴保健品的作用,而是應該接受規范的治療。
日常運動:需適量,微微出汗即可
在日常運動方面,王家驥特別提醒要注意區別日常運動和體育運動。他認為,日常運動是每天保持一定中等強度的運動,微微出汗即可,從而達到擴展呼吸、增強心肺功能的目的。
而體育運動,則往往是追求超負荷超體力的運動,尤其是極限運動,通常會使心肺功能達到最高狀態,因而不建議作為日常運動來進行。“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后不會感到很疲勞,也沒有出現身體不適。”
日常膳食: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
在日常膳食方面,王家驥認為,應該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其中人體內必須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比需達到70%,蛋白質為15%-17%,脂類為20%左右。(記者黃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