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健身行業的智能化浪潮(品牌論)
韓維正
健身行業正發生著一場變革。其核心消費場景開始從“場館健身”向“居家健身”延伸。近期“劉畊宏健身操”的爆紅,向人們直觀展現了這一趨勢。許多人都沒想到,居家健身竟然有如此廣闊的市場。的確,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大量的線上需求被激活。不少從前必須出門的生活場景,也紛紛可以居家完成。比如,居家可以買菜,居家可以辦公。而今,居家也可以健身了。
新功能的實現,得益于技術進步。在此之前,人們居家健身,大多采用一邊播放視頻、一邊跟隨模仿的方式。但具體動作做得對不對、實際鍛煉效果如何、是否適用個人特殊體質,這些問題往往不甚了了。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用技術方案解決居家健身需求日益成為可能。比如,通過可穿戴設備,人們實現了對身體各類生理指標的實時監測,第一時間掌握自己鍛煉后的身體狀態,而這背后是傳感器及數據算法的迭代升級。在智能健身鏡等智能硬件終端上,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動作識別等方式對運動姿態給予糾正,同時還可通過分析用戶的運動表現,為其提供健身課程的個性化建議。想做到這一點,離不開近年來中國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域的進展。
用戶體驗的提升,不僅在于技術,也在于商業模式的改變。長期以來,以“場館健身”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健身行業存在著不少痛點。例如,用戶去健身房,就要付出額外通勤成本。請私教、買課程,要一次性支付大額資金,而在“辦卡”后也面臨著高度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教練會不會繼續保持服務質量,甚至不確定健身房是否會突然“卷錢跑路”……對健身房運營者來說,原先的行業往往是“重資產”模式:房租、門店擴張、器械維護、教練工資,都是不小的開支。想實現盈利,自然會把心思放在不斷“拉新”、“續費”上。然而,主打居家健身場景的智能健身行業,完全甩掉了過去的“重資產包袱”,把精力放在“做智能設備+賣個性服務”上。消費者尤其是對器械依賴程度不高的女性消費者的通勤成本和消費支出都會有所下降,小額多次、內容訂閱的方式也能降低資金安全風險。
當然,以AI代替人工,既能避免人工帶來的麻煩,也會失去人工帶來的好處。比如,人工教練能夠根據用戶身體特點,制定并隨時調整訓練計劃,而智能設備及其線上課程還做不到如此靈活。又如,人工教練在運動安全性和情感交互上有著機器無法替代的優勢:算法再智能,也難以完全避免錯誤動作造成的損傷;產品社交屬性再強,也難以充分傳遞健身房的場地氛圍以及教練一對一的引導和鼓勵。這些特點決定了智能健身行業與傳統線下健身行業不會是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共生關系。
總體來看,中國健身行業市場廣闊。數據顯示,中國健身人群滲透率僅為21.5%,不足美國的1/2;人均健身支出為2596元/人,提升空間巨大。同時,智能健身這一分賽道也前景可期。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支持開展智能健身等新興運動。期待有志于此的企業把握好市場機遇、政策機遇,不斷推出好產品,以技術賦能產業,用智慧助力健康。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