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癥免疫抑制發病機制有了系統解讀
雍黎
病情兇險,病死率高,全球每年有超過1800萬嚴重膿毒癥病例,不過其根本發病機制尚不清楚。12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獲悉,由該院蔣建新院士聯合多家高校團隊合作研究的《膿毒癥免疫抑制:發病機制和診療現狀》長篇綜述,近日發表于國際軍事醫學領域期刊《軍事醫學研究》。
膿毒癥是由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膿毒癥發生率高,全球每年有超過1800萬嚴重膿毒癥病例。膿毒癥的病情兇險,病死率高,全球每天約14000人死于其并發癥。近年來,盡管抗感染治療和器官功能支持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膿毒癥的病死率仍高達30%—70%。膿毒癥治療花費高,醫療資源消耗大,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已經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目前臨床上,針對膿毒癥的治療主要是以廣譜抗生素聯合液體復蘇和器官功能支持的對癥治療為主,這些治療手段雖然已經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院內生存率,但患者出院后常因繼發感染而反復入院,且出院以后一年的死亡率高達44.3%。其原因在于,膿毒癥早期炎癥性損傷和繼發性損害導致了患者的持續性免疫抑制狀態,使患者易受條件性致病菌等,導致二次感染。
該研究系統論述了膿毒癥免疫抑制的發病機制,診斷策略及臨床治療前沿進展,為我國膿毒癥診療提供了重要的系統依據,對改善膿毒癥患者遠期預后、提升患者院外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