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戰‘麻’斗士”,也是“李媽媽”
——追記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李桓英
麻風病過去是可致殘的“不治之癥”,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慌。她婉拒了世衛組織的續約邀請,毅然回國參與新中國建設,將畢生精力獻給麻風病研究;她直面病魔,直接接觸病人,用人間大愛提升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她,就是“時代楷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桓英。11月25日,李桓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以前人們對麻風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個邪,就要和這種錯誤觀念斗。”1970年,李桓英來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考察,在這里,她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
由于沒有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當時最人道的處理就是把患者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讓其自生自滅。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當初回國就是為了幫助祖國的同胞!”
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李桓英大膽設想,開拓創新,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國內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能停藥的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短短幾年,曾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魔成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國麻風病人從11萬人降至不足萬人,年復發率僅0.03%,遠低于國際衛生組織小于1%的標準。此舉解決了麻風病的治療難題,為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2007年,中國向世界宣布,經過50多年的努力,中國終于走出了麻風病時代。李桓英也榮獲“中國麻風防治終身成就獎”。
與病魔作戰的同時,李桓英還不斷和對該病的社會歧視作戰。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拉著就長時間不松開。李桓英用行動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癥,麻風病人并不可怕。1998年,第十五屆國際麻風會議在北京召開,世衛組織官員諾丁博士這樣評價李桓英:“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他們是做得最好的”。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李桓英長期奔波在云、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鎮,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2015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后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云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愈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
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歲高齡的李桓英戴上大紅色的圍巾。在黨支部黨員大會上如期轉正,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干麻風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認真向黨組織匯報著預備期的心聲。聲音中飽含歲月打磨過的篤定,頸間的紅圍巾和黨旗相互映襯,鮮艷無比。
從國人眼中的“戰‘麻’斗士”到麻風病患者口中的“李媽媽”,李桓英醫者仁心的精神坐標越發閃亮。(本報記者 崔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