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小大寒 年味漸濃時(二十四節氣)
本報記者 孟 揚 曹怡晴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公歷每年1月5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度的時候,即為小寒日。冷氣積久而寒,小寒之后,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曉日初長 小寒天氣
“曉日初長,正錦里輕陰,小寒天氣。”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刮西北風,經常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因而氣溫波動幅度較大。
小寒前后,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最低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零下5攝氏度,華南南部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我國隆冬時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左右。
三九戲冰 臘八煮粥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不僅學會了抵御冰雪的嚴寒,更學會了利用冰雪、觀賞冰雪,在冰雪中找到樂趣。在我國北方各省,入冬后冰期十分長久。三九寒天,冰面特別厚的地區,大多設有供人玩耍的天然冰場。開展冰上運動是北方主要的室外活動,滑冰、溜冰、滑冰車等不一而足。
小寒節氣正值農歷臘月,我國不少地方流行在臘月初八喝“臘八粥”。同是臘八粥,因地區不同,南北有異。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栗子、紅豆、棗泥等,也有的地方另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用以點綴。而南方的臘八粥,則加入了蓮子和桂圓。
暗香浮動 探梅時節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小寒時節,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雖不喜寒冷,卻最耐得嚴寒,在小寒時節踏雪尋梅,看寒梅風中凌霜傲雪,自是一件雅事、樂事。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欲交”。最冷的時候也會讓人想到寒盡之時的溫暖。
大寒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時節,已至年關,越來越濃的年味沖淡了冬日的寒冷。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公歷每年1月20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即為大寒。
萬物蟄藏 冰雪未消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小寒大寒,冷成一團”,大寒期間,寒潮南下活動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非常冷的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到處呈現冰天雪地的景象。
小寒、大寒期間是一年中雨水較少的時段。一般而言,大寒節氣里,華南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一般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的降水量一般只有1—5毫米。華南地區冬季干燥,越冬作物在這段時間里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養精蓄銳 防風御寒
“心藏后凋節,歲有大寒知”。中醫認為,大寒時節,食宜溫,護腰養腎;睡宜早,養精蓄銳藏陽氣;頭宜暖,胸背足忌寒涼;心宜平,節制喜怒,護心護肺。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的說法,說明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大寒時節仍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例如,在廣東佛山,人們常在大寒節用瓦鍋蒸煮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分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
冬去春來 辭舊迎新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個節氣,民間有“過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這個“年”指的是農歷新年。因而,大寒時節的一些民間習俗都透著濃濃的“年味”。
隨著大寒這一節氣漸漸走完,過年的氣氛日益熱烈。進入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后,達到高潮。“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做年糕的黏面);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接近,讓人充滿喜悅的期待,是大寒的主旋律,人們開始準備年貨、制作年肴,讓這一節氣充盈著歡樂喜慶的紅火氛圍。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