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發現新毒株 全球評估風險低
據外媒報道,新冠病毒變異株XBB.1.16正在多個國家傳播。
XBB.1.16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重組毒株的一種,屬于XBB家族,是兩個不同BA.2子系的混合體。1月9日它被首次報告,3月2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指定為“需要監測的變異株”。在民間,它被取名為“大角星”。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大角星”引起的病例大都發生在印度,以輕癥為主。它也已在其他32個國家被發現,包括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
4月17日,世衛組織將XBB.1.16列為“值得關注的變異株(VOI)”。
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衛生學教授阿里·莫克達德認為,現在預測XBB.1.16會如何發展還為時過早。但迄今為止,情況是令人欣慰的,他說,沒有看到住院人數的增加,也沒有看到讓醫生、專家們擔心的任何指標的增加。
是否更具傳染性?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娜塔莉·索恩伯格說,與其前身變異株相比,XBB.1.16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只有少數幾個突變,比疫情大流行早期原始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的幾十種突變要少。
根據CDC數據,截至4月22日,XBB.1.16在新確診的新冠感染病例中所占比例仍略低于10%,不過最近幾周比例在穩步上升。莫克達德表示,XBB.1.16正在逐步取代以前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變異株XBB.1.5。其傳播性的增加似乎是由于該亞變體有免疫逃逸能力,但它并不致命。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傳染病學教授彼得·秦洪說,除了傳播性增加之外,到目前為止,XBB.1.16與XBB.1.5沒有太大區別。這意味著,就它的致病程度和針對其的疫苗效果而言,不會有太大不同。
美國《國會山》網站報道稱,盡管對亞變體的分類越來越多,但世衛組織認為與XBB.1.5和其他奧密克戎后代相比,“大角星”沒有“額外的公共衛生風險”。在XBB.1.16被宣布為VOI后,世衛組織在其初步風險評估中表示,根據現有證據,其全球風險評估較低。
世衛組織官員們觀察到“大角星”的某些特性與其他變異株特性不同,使它更能有效逃避免疫反應,但在病毒傳播的國家或地區,沒有致病嚴重程度發生變化的報告。
癥狀是什么?
世衛組織衛生應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瑞安博士說,XBB.1.16感染性似乎沒有早期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強。“據我所知,我們沒有看到與這一變異株有關的不同癥狀或嚴重程度的變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稱,XBB.1.16感染會導致一種“新”癥狀——結膜炎,或稱“紅眼病”。不過,世衛組織此前就指出,這種癥狀與新冠感染有關。早在2020年春天,就有關于新冠感染患者眼睛發癢、疼痛的報告。2020年5月,美國眼科醫師協會指出,輕度結膜炎可能是新冠感染的一個癥狀。
秦洪說,“紅眼病”不是一種新出現的新冠感染癥狀,但它可能比以往想象的更常見。
《國會山》網站報道稱,盡管在一些患者身上觀察到了“紅眼病”,但專家們警告不要妄下結論,在宣布新癥狀與XBB.1.16有關之前還需要“仔細研究”。
會引起新流行嗎?
就XBB.1.16的生長優勢而言,世衛組織描述為與其他變異株相比只是“適度的”。自1月初首次報告以來,該變種在世界各地逐漸增加。
英國衛生安全局4月21日報告,初步分析表明,與早期的XBB毒株相比,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抵御XBB.1.16的能力“沒有什么區別”。與早期的XBB.1.5變異株相比,世衛組織發布的動物試驗數據發現,XBB.1.16逃避先前感染的能力與之“相當”。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稱,雖然XBB.1.16發現于印度的感染激增浪潮中,但目前仍不清楚該變異株的突變在推動這一增長中的確切作用。印度在2021年的同一時間出現了“驚人相似”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這使得很難弄清楚此次的流行在多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季節性效應”。
2021年和2022年春季,美國因新冠感染入院的人數增加速度出現低點。目前,美國各地的新冠感染指標正繼續呈下降趨勢,正接近兩年來的低點。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前兩年每到夏季又重新出現了高點。
索恩伯格表示,新冠感染還沒有進入一個確切的季節性模式,但在過去的幾年里,人們看到的趨勢是夏末秋初的激增,以及在年底冬季的又一次激增。(記者 張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