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失能老人家庭負擔 我國加快健全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昨天(29日)在京發布《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
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約4400萬。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約占40%左右,他們不同程度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近年來,我國加快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去年以來,我國在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等15省份啟動了全國老年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經過一年的試點,各地護理機構、康復機構以及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和醫療護理員隊伍數量明顯增加。各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服務機構積極提供居家護理、家庭病床和日間照護等服務,推動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不斷完善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的內容標準,與長期護理保險支付標準有機銜接。
國務院參事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劉遠立:“十四五”期間,要加快建立基于失能狀況和家庭經濟能力雙評估的長期照護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為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醫養結合的長期照護服務。
為緩解老年健康照護人才緊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對全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和醫養結合機構的1萬名骨干醫護人員開展培訓。力爭到2025年,各地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參加培訓的比例不低于90%。加快培養服務于老年健康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隊伍,通過入戶、社區活動等形式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針對性強的健康服務。
長期護理保險:減輕失能老人家庭負擔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為減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負擔,我國2016年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目前試點城市已經擴大到49個,參保人數達到1.69億,累計195萬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那么哪些人可以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符合條件的人將享受到哪些服務?戳視頻↓↓↓ 看看其中一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北京市石景山區規定,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持續重度失能6個月以上的參保人,可以申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89歲的姚文琴老人因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導致耳聾、失明,已癱瘓臥床4年了。家屬提出長期護理保險申請后,工作人員上門評估。
姚文琴的兒媳婦 周麗:我和他閨女兩個人倒著(照顧)。我都60多了,天天這樣真的連覺都睡不好。最難的就是給他擦澡翻身,還是想請一些專業的人來幫著。
失能等級評估師 趙志林:老人目前是符合了長護險申請的條件,然后最終公示結束以后,老人才可以正式享受長護險的待遇。包括日常的擦浴翻身,包括有一些助潔創口的護理等一系列服務。
像姚文琴這樣重度失能的老人,每月除了享受專業機構12小時免費上門服務,還會得到每月1044元的家屬護理補貼。
北京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機構負責人 張延苓:長護險是專門針對失能的困難的家庭和這樣困難的人群,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失能照料服務,讓很多家庭不但能夠解決他在護理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而且能夠補償家庭因為失能造成的收入損失。
石景山區2018年試點長期護理保險以來,至今已有4000多人享受待遇。65歲的居民李世勇,因腦梗癱瘓20年了,兩年前他申請到了長期護理保險,每個月享受養老護理員6次上門服務。
養老護理員 劉大偉:主要做康復比較多一些,還有洗澡、剪指甲、理發,還有協助他們排痰、翻身、扣背。一開始他是腿疼,然后肩膀還有一些不舒服,通過按摩給他做康復,還有活動肢體。剛才問他,疼痛感基本上沒有了。
失能老人李世勇的妻子:他動不了,上廁所什么都挺費勁的。然后辦了長護險,(養老護理員)來了以后,幫著我干一部分,我就輕松多了。
專家:養老服務行業人員緊缺問題亟待解決
由于社會認同低,薪酬待遇低,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目前養老服務行業還存在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等問題。專家建議,用明確的崗位職責、清晰的職業上升路徑以及合理的薪酬體系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據測算,“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據統計,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達600萬名,但目前相關從業人員只有50萬名,特別是具有醫養結合技能的長期護理服務人員十分緊缺。專家建議,強化老年健康照護隊伍建設,增加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醫療護理員數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培訓一批老年方向的醫療護理員,充實老年健康特別是長期照護服務隊伍。健全老年健康相關職業人才評價制度,完善以技術技能價值激勵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杜鵬:要吸引到更多的人才,需要一個是建立穩定的職業生涯的一個預期,就像醫護人員一樣,他可以從護士到護師到主任,一系列晉升的渠道。我們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第二個就是通過政府加大在這個方面的補貼,使得相應的收入待遇,能夠吸引到專業的人員加入。(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