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功利化、應試化、短視化傾向,回歸“以考促學”“以體育人”初衷——
學校體育應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于素梅 王曉燕
【專家視點】
中考體育改革后,多個省區市四、六、八年級體質健康測試占據一定分數且計入中考成績已進入議程。時下正值秋季學期,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中小學生健康體質監測活動,部分地區開始嘗試以過程性、增值性評價手段測試學生體育成績,增加過程性測試分數在學生日?荚嚒⑸龑W測試中的占比。例如,北京中考體育改革今年迎來新變化:北京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的學生將統一按要求,分層級、分時段、分內容地參加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統測。該統測成績將作為過程性考核成績,被記入學生中考體育總成績。在全國范圍看,不僅是北京,其他如上海、天津、云南、廣東等地,體育中考開展過程性體質監測已成為常態。
過程性健康體質監測給學校體育工作注入了“強心劑”,提高了學校、家長及社會對體育的重視,對促進學校體育評價、家庭體育鍛煉和社會營造體育氛圍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學校、家長及社會為取得中考體育高分才重視體育的現象,容易產生功利化、應試化和短視化的傾向,偏離體育“以考促學”“以體育人”的初衷。
體測成績將納入中考體育總成績,這根“指揮棒”也引發了一些人體育鍛煉動機的功利化。在中考、高考“指揮棒”影響下,學校、家長、學生會“精準應試”,“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練什么”“考什么、補什么”。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如果老師以教授中考體育應試項目的技能和技巧為主,學生便得不到全面的體育鍛煉。而一些家長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帶著體測中“得優良、得滿分、能加分”的功利目的。在“只要考試、必有培訓”的慣性力量下,許多校外培訓機構迅速開設各種應試速成班,針對性開展與體測相關的體育項目培訓,滿足部分家長在短期內讓孩子得高分、得滿分的心理需求。這不僅無助于學生找回體育的樂趣,更無益于身體健康,有悖于學校體育的目標。
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初中男生身體素質測試項目共五項,包括:50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1000米。女生身體素質測試項目包括:50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800米。由于測試項目設置相對固定,導致部分學生只對標國家規定測試項目進行密集的、機械的、重復的訓練。有些教練、家長因為擔心學生某一項運動成為考試的“短板”“弱項”,影響總體體育成績,往往采用單項集中“魔鬼式”訓練的方式,引導孩子進行考前超負荷的強化訓練。這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壓力,引起他們對學校體育的逃避感和厭惡感。
考前臨時突擊式訓練容易導致體育鍛煉效果的短視化。過程性健康體質監測的出發點在于推動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更加長效,但在現實中,一些家長給孩子選擇參加考試項目速成班、臨時提升班、私教課、一對一輔導等,多是存在一種“臨時抱佛腳”的心理。這容易造成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上升的假象和學生體質“停考即下降”的隱患。相關監測數據顯示,凡是在國家規定考試的學段,體質健康數據普遍呈上升態勢,但過了考試學段,體質健康數據又開始斷崖式下降,出現明顯的“下降拐點”。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組織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學生機能、體能一般在中考期間達到最高水平,之后會呈現總體下滑態勢。而且這種短期內訓練提升的方式也極易造成運動損傷,極端情況下還存在影響學生不能準時參加現場測試的隱患。這與部分學校體育沒有培養起學生長期的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和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在于育人。學校體育不只是“身體教育”,更是“生命教育”,是塑造一個人的品格、保障生命安全、讓人生更有質量、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學校體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身健體是基礎,鑄魂育人是關鍵,二者不可偏廢。體育評價改革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終落腳點不單是對體質健康水平的評價,更是對完整的人的核心素養關鍵要素的評價。
首先,要扭轉功利化的評價觀念,學校體育作為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本質是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無論是學校體育評價改革,還是中考體育考試中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環節,目的都不是讓學生以應考應試的心態看待、參與體育,更不能將體育鍛煉當作中考、高考的“掙分機”,而是以考促學、以考促練,督促孩子參與學、練、賽的各項活動,形成運動能力,養成鍛煉的習慣,塑造良好的品格,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夯實堅實的基礎。
其次,要改變應試化的評價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在學校體育中的主體性。一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充分考慮時代發展的新方向、新要求,充分發揮體育在“五育”并舉中的獨特功能,達到以體樹德、以體增智、以體促勞、以體育美,培養全面發展的,能夠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是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引領,要求學校體育把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緊緊圍繞學生健康設計、實施和評價學校體育的質量。三是堅持以“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為底線,聚焦“樂、動、會”體育學習評價,聚焦“知、能、行、健”的學業質量評價,以學生運動能力等核心素養關鍵要素為抓手拓展學生體育評價的內容及方式。
最后,要超越短視化的應急心理,建立“體育為人的健康幸福人生奠基”的堅定信念。體育評價重在引導,一定要以強身健體為核心,同時重視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關注其心理、人格、意志品質的培養。在評價過程中,強調“立德”與“樹人”辯證統一,“育體”與“育心”互補兼顧,“健康”與“幸福”同向互生,在終生教育引領下,建構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開展學校體育系列育人活動,滿足學生長期的發展需求,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
(作者:于素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曉燕,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