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陶勇 投身公益愿天下無盲
曾幾何時,不少患者因未能及時確定葡萄膜炎的病因,導致失明。而如今,在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等專家的努力下,及時明確葡萄膜炎病因的檢測技術已推廣到全國24個省份1100多家醫院,10萬多名疑難眼病患者獲益,挽救了無數人的光明。
2020年,陶勇醫生在一場惡性傷醫事件中手部遭受重傷。他靠著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3年后重新走上手術臺。這個消息發布后,“陶勇重新拿起手術刀”立即登上了網絡熱搜榜。
在走出陰影的同時,陶勇也不斷擴展著自己的公益事業。他希望以此讓醫學更有溫度,也讓自己能夠更加回歸初心。近日,南開大學一名年輕醫學生跟隨陶勇的腳步走上眼科醫學公益之路的消息,引發網友的熱議。對此,陶勇表示,能成為年輕人成長路上的見證者,對他來說是欣慰,也是鼓勵。他也期待著公益之心在更多的人心中生根、發芽,蓬勃成長。
改進檢測技術 10萬余名患者受益
1980年,陶勇出生在江西南城縣一個普通家庭中。小時候,有一次母親患上沙眼,他跟著媽媽一起來到江西南昌的大醫院看病。看著醫生給母親上藥之后,將眼睛里密密麻麻的石頭一點點挑出來的那一刻,他感受到眼科醫學的神奇之處。“我當時非常驚訝,一方面是驚訝于人的眼睛里居然還能長出石頭,這件事激起了我對于人體奧秘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經過醫生治療,媽媽的眼睛不再感覺磨著痛了,這讓我覺得醫生好厲害,我也想要當一名眼科醫生。”
1997年,陶勇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10年后他博士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正式成為一名眼科醫生。
從醫后,陶勇專注于眼底病的治療和研究工作,他注意到很多不幸的患者,都是因為一種名叫葡萄膜炎的眼科疾病導致失明。這種疾病屬于眼科的疑難問題,當時從事相關研究的醫生并不多。
他說,曾經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眼底出現了一些病變,“當時醫生們就此開始討論,有人認為可能是排異引起的,這種情況下要在局部多使用激素。但另一部分專家認為可能是感染性因素導致的,這種情況下不但不應加大激素,反而應該使用其他藥物。如果我們能夠及時了解病因,就能對癥下藥,最大程度保護病人。但當時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讓我感到很難受。”
為了解決葡萄膜炎給患者和醫生帶來的困擾,需要一種能夠快速發現病因的檢測方法。從2011年起,13年來陶勇一直在嘗試各種方法,不斷改進現有的檢測技術。從最開始可以檢測4種病原,到后來一次可以檢測21種,再到現在通過新技術,可以同時對上萬種病原進行檢測。檢測的提速意味著大量患者可以及時明確病因,保住他們的光明。
陶勇說,如今這套檢測技術已經通過朝陽醫院科創中心,推廣到全國24個省份1100多家醫院,幫助到10萬多名疑難眼病患者。這一切得益于陶勇和研發團隊十多年來反復進行的實驗積累,“我們測試了幾千個樣本,最終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克服困難找回自己 重新拿起手術刀
就在陶勇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時,意外卻突然降臨了。2020年1月20日,陶勇遭遇了惡性傷醫事件,頭部、手部受到重傷,經過兩周救治才脫離生命危險。為患者做手術,讓他們重見光明曾是陶勇的天職。但這次傷醫事件重創了他的左手,很多人擔心,陶勇未來會和手術無緣了。
雖然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但陶勇努力走出陰影,出院不到一個月,他就恢復了在醫院的門診,再次承擔起治病救人的職責。2023年,陶勇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他身著手術服,全身心地投入到手術之中。
那個患者們熟悉的陶勇,再次回到了手術臺上。“陶勇重新拿起手術刀”的消息,也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
談起重回手術臺的經歷,陶勇感慨萬千。他回憶說,其實受傷后,他也曾擔心自己的醫生生涯將告一段落,未來要適應另一個生活方式,這種不確定和迷茫的感覺,曾讓他非常畏懼。
他提到一名2011年接診過的白血病患者給他的鼓勵。當年來就診時,這名患者剛剛結婚不久。在接受移植手術后,這名患者眼睛出現了問題,經過檢查,陶勇在他眼睛內發現了一個白色的病灶。
“其實當時我也不確定病因,給他治療是存在風險的。但我知道如果不去嘗試,他幾乎是一定會失明的。我跟患者進行了溝通,決定冒一次險。經過化驗,我們發現病因是一種病毒。我給他打了針,保住了他的視力。”陶勇說,在遭遇傷醫事件之后,這名患者給他發來了微信,講起了后來的情況。
陶勇回憶說:“這名患者講,接受我的治療后,他開了一家餐館,如今每天都有很多生意。他還給我發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他在開心地跳水。他對我說,如果當時我沒有冒險為他治療,他最終會失明。那樣的話他可能會選擇輕生。因為他不希望剛剛結婚的妻子去照顧他這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
患者的話給陶勇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他意識到這就是醫生的意義所在。而他也可以克服遭遇的困難,最終找回曾經的自己。
參與公益 為盲童拓展未來之路
除了研究和手術,陶勇還嘗試在更廣闊的公益世界中,去追尋生命的意義。早在2009年,他就參與到了國家衛生部門組織的“健康快車”活動,登上火車,到偏遠地區去為患者免費做手術。
陶勇說,在他看來,醫療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在繁忙的科研活動中抽出時間去做公益,也是回歸初心的一種方式,“這樣做可以讓醫學變得更有溫度。”
在一次隨“健康快車”到新疆巴州看診的過程中,陶勇接診了一名維吾爾族老人。“老人之前不知道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解決,以為人老了就會瞎。經過手術,視力恢復了,老人真誠地向我表達謝意,那種表情、那種狀態,讓我感動。”
2020年11月,陶勇和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攜手,創立了“紅十字彩虹志愿服務隊之北京朝陽醫院光明天使分隊項目”,志愿者們在朝陽醫院為患者提供導診、掛號、取藥、送檢、維持秩序等服務,解決就醫難題。
陶勇介紹說,如今志愿者中有大學生、也有退休員工,還有一些是曾經的患者家屬。
近年來,陶勇又開展了新的公益活動,將“天下無盲”樹立為職業理想。陶勇說,其實很多年前他就會去幫忙組織盲校的孩子們體檢,“那時候我就發現,這些視障兒童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樣。他們看不見,但并不消極,他們很多人愛聊天,不少人似乎是天生的‘段子手’。當時我就想,如何能夠發揮出這些孩子的特長呢?”
后來,陶勇遇到了多名專門從事主播、配音等工作的老師,“他們也很有愛心,大家就決定一起為這些盲童做小主播方面的培訓,訓練他們的發聲技巧,讓他們能講出更加動聽的故事。這樣盲童們的未來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正如陶勇所說,多年來的努力正在不斷收獲著成果。今年9月4日,南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該校學生吳卓桐在讀高三時,被陶勇醫生的事跡所震撼,不但將陶勇的故事寫進了高考作文,還選擇了眼視光醫學專業就讀。在就讀期間,吳卓桐與團隊一起成功制備出3D打印人工角膜,并受聘為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大學生宣講團聯盟”負責人。2023年5月,吳卓桐在作近視防控聯盟工作報告時與陶勇醫生同臺演講,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陶勇向北青報記者表示,在那次同臺演講時,他感受到吳卓桐是一個活躍又有情懷的醫學生。“我相信,上天會對每一個想要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拋出橄欖枝。我很有幸能成為年輕人成長路上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欣慰和鼓勵。”(本版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生 陳蕊 統籌/孫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