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西藏居民健康水平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衛生健康援藏三十年成效顯著(大健康觀察)

本報記者 熊 建

2024年12月10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圍繞“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這一目標,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法,選派一批又一批醫務人員進藏工作,發揮傳幫帶作用,與當地醫務工作者一道,推動西藏衛生健康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相關情況。

人均預期壽命10多年增長了近6歲

自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對口援藏工作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30年來,在協調17個對口支援省市衛生健康系統共同做好衛生健康援藏工作的同時,國家衛健委還協同有關方面通過“組團式”支援、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萬名醫師支援農村等形式統籌各方資源,共同推進衛生健康援藏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央財政按照最高補助標準來安排各種項目資金,對口支援省市的資金投入也將衛生健康行業作為重要的支援領域。“我們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對口支援省市共投入的資金超過300億元,支持西藏衛生健康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目前,西藏已經建成了覆蓋城鄉、功能比較完善、布局較為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國家衛健委財務司司長、鄉村振興辦主任劉魁說。

30年來,數萬名醫務工作者帶著感情、帶著使命奔赴雪域高原,既用精湛的醫術提供服務、解除患者的病痛、保障群眾的健康,又手把手帶教,培養當地人才,幫助西藏建立起基本滿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需要的醫療服務能力。據統計,2015年以來,各地幫助西藏開展的新診療項目、新診療技術達到4400多項。

據劉魁介紹,醫療援藏堅持預防為主,消除重點疾病,保護重點人群。西藏免疫規劃接種率已經連續多年維持在90%以上;碘缺乏病基本消除;大骨節病自2018年以來就沒有新發病例,大骨節病區也全部達到了消除標準;包蟲病人群患病率也明顯降低;還開展“兩癌”篩查、為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實施兒童營養改善項目,西藏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這個過程中,藏醫藥特色得到充分發揮。“西藏不但有獨立設置的藏醫院,綜合醫院還設立了中藏醫科,充分發揮民族醫在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護理等領域的特色優勢,其‘簡、便、驗、廉’的特點也進一步增強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劉魁說。

總之,在中央和各地的幫助下,西藏自治區醫療衛生系統通過不懈的努力,孕產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成倍數下降,人均預期壽命在10多年的時間就增長了近6歲,各族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近5年來患者外轉率下降12個百分點

人才是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關鍵。近年來,中組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組織12個省份的182家醫院,共同實施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支援西藏21家醫院。這21家醫院分別是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1家,地市人民醫院7家,縣人民醫院13家。

與以往常見的支援方式相比,“組團式”支援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牽頭協調由黨委組織部門負責,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具體實施,醫務人員的組織保障更加有力;二是在以往的診療技術和專家為主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醫院管理人才,更加注重提升受援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目的是幫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的管理制度;三是由原來的一家醫院幫扶一家醫院,變成了多家醫院幫扶一家醫院,實行“以院包科”“以市包縣”,即一家醫院承包一個科室、一個地市承包一個縣。“以院包科”“以市包縣”這兩種形式已經成為了常態,這種集成、聚焦、集約的援助方式使對口支援工作更加專業、更加精準、更加有效。

此外,由送醫送藥變為“醫教結合、育人為主”,形成了“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等多種帶教方式,為當地的人才培養發揮了積極作用。

劉魁表示,“組團式”支援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近5年來,西藏的患者外轉率下降12個百分點,門診和住院患者的滿意度也是顯著提升。

以廣東省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為例,據廣東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二級巡視員矯軍介紹,2015年以來,該省組織了10批245名醫療專家進行“組團式”援藏,培訓培養高級職稱學科帶頭人26名、醫療骨干87名,實施自治區級及以上專業課題52項,累計310項新技術填補醫療技術空白,實現市縣醫療衛生機構區域全覆蓋,推動林芝市醫療服務能力和醫院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結合高原疾病譜深化基層幫扶,組織廣東名醫開展‘四個一活動’,即‘走一個鄉鎮、帶一個徒弟、送一批設備、傳一門技術’。”矯軍說。

床位數由5600多張增至2.2萬張

對口援藏以來,西藏的醫療衛生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據西藏自治區衛健委副主任郭珞介紹,與30年前相比,西藏的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機構由1198個增加到1821個,床位數由5600多張增至2.2萬張,每千人口的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由1.9人增至3.3人。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到每一個鄉鎮衛生院,能夠實現復雜巨大顱內動脈瘤、兒童白血病等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傷等20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頭痛腦熱等常見的小病能夠就地解決。

例如,那曲市比如縣人民醫院受援之前只有少數人具備醫師資格,血常規檢測、闌尾炎手術都難以開展。經過持續幫助,該院的醫護人員已經增至224人,成立了內、外、婦、兒等29個科室,能夠開展肝脾破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內鏡下等手術,成功培養了12名本地人才,縣外轉診率大幅度下降。

“經過不懈的努力,西藏居民健康水平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1/10以下。”郭珞說。

2016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侯新琳參加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去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他們當時的兒科雖然已經是西藏體量最大的兒科,但主要還是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對于一些特別的危重癥救治能力尚有不足,有一些新的技術開展得也并不特別多。”她說,“我們到了西藏以后,首先擴大能夠救治的病種范圍,希望每個孩子在西藏就能得到救治。”

剛去不久,侯新琳就看到一個3歲孩子,上唇破了以后一直出血,止不住。當地醫生不知道是什么病。“我們‘組團式’援藏的專家們很快就確診了,這是血友病,是一種血液系統疾病。”她回憶說,“那次的診斷也是西藏首次診斷這種疾病。通過這么多年的援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罕見病聯盟血友病診治中心,所有在西藏的血友病孩子都能得到最規范、有效、系統并且長期的優質醫療服務。”

(責編:孫紅麗、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