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建全國首支醫務社工團隊 并出臺臨時救助辦法
周小石和其妻子葉海霞。 廣州日報記者楊耀燁 攝
貧病有救,急難有依,廣州筑牢民生托底安全網建立起全國領先的社會救助體系。今年中,廣州將建立起全國首支醫務社工,在醫療一線幫助因病致貧家庭及時了解和申領救助,該支隊伍還深入到社區醫院。
此外,逐年提高的低保、低收標準,今年將會大幅提高,率先達到與扶貧標準一致水平。而居民家庭經濟核對為社會節省了2.35億元救助資金。
廣州發展新亮點
精準救助
巨額醫療費拖垮一個家
搬進廉租房日子好起來
“千難萬難,治病最難!爹好娘好,政府最好!”今年54歲的周小石是海珠區居民。10多年前,他與妻子葉海霞在工廠相識、結合,女兒的呱呱墜地更讓這個小家庭增添了幾分溫馨甜蜜。然而,妻子從產后的腰痛、腳痛,發展為不能行走。醫生診斷為嚴重的類風濕,急需手術治療,但手術費粗略估計就要10多萬元。
妻子哭著說不治了,他轉身出門,卻不知何處可去,“親朋好友都被我們借怕了啊!”得悉周小石的家庭困境之后,其戶籍所在的街道除了幫助其申領低保外,還竭力通過多種渠道幫他解決現實難題。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13年初,正當妻子獲得資助有望做手術之際,周小石在下班途中遇上了車禍,左膝蓋粉碎性骨折,為了索償卷入了官司當中。
“這一次,我不那么絕望了,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幫我們!”在車禍前3個月,周小石一家剛剛搬進了位于赤崗東的廉租房,房子的陽臺正對著廣州的地標景觀小蠻腰。
“我就覺得,換了房子,運氣真的就好起來了!”葉海霞說,在街道的幫助下,周小石的官司有了進展,索償成功,判定為工傷,現在治療有保障。當年,她又通過海珠區的公益項目“圓夢計劃”獲得了做手術的機會,“11萬多元的手術,我們自己花了2.3萬元,其他都是政府、社會在支持。”正是通過這一次手術,葉海霞獲得了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我們很知足,很感恩!”采訪中,周小石夫婦不斷地說著這句話。
嚴格審核 省了2.35億元救助資金
據介紹,廣州建立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已經初見成效,通過實施《廣州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等,與在穗30家銀行、保險管理部門共同建立完善銀行存款信息、商業保險信息核對工作機制。建立申請人家庭財產價格評估機制,通過專業評估機構對申請人家庭車輛、房產進行價格評估。制訂社會救助誠信數據庫建設規則,建立社會救助申請人誠信數據庫。目前已對25萬余人(次)進行誠信評估。自2013年8月至今年5月,全市共完成各類救助核對業務119322宗、268766人(次),平均檢出率為16.12%,節約社會救助資金2.35億元。
惠民新措 今年將出臺臨時救助辦法
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今年中,廣州將出臺《臨時救助辦法》,該辦法是圍繞民政部重點課題支出型貧困研究制訂的,今后將做到為邊緣貧困群體提供綜合援助的目標。
“一直以來,貧困救助都是劃定底線開展救助,而支出性貧困救助則是針對不同救助對象的家庭支出需求來進行救助。”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臨時救助辦法將把所有的都市夾心層納入救助,“等于是確保了民生底線中的底線。”這位負責人還透露,在即將推出的《臨時救助辦法》中,幾乎包括了扶貧救急的各個方面,甚至將困難群眾就業培訓上崗所需費用也納入考慮。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今年廣州的低保救助標準還將大幅提高,率先達到與扶貧標準一致水平。
據悉,近年廣州實施了《廣州市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廣州市調整最低生活標準實施辦法》等,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統一為650元,城鄉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每人每月為975元。
創新之舉 醫務社工隊伍將在穗上崗
今年8月起,全國首支義務社工隊伍將在廣州上崗,服務范圍包括了基層社區醫院,為市民群眾了解、申請社會救助開通綠色無障礙通道。
“我們首批社工的工作站點設在慈善醫院,初期有6大試點,為了更精準地了解市民需求,我們專門設置了社區醫院試點。”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為加強對社會救助的宣介,廣州市民政局拍攝了微電影,開通了社會救助公眾號,受到市民關注。“社工除了宣介社會救助信息,還要承擔起指引、幫助市民申領救助的職能,等于我們主動伸手去幫助有需求的市民”。
據了解,廣州市建立了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做好最低生活保障與醫療、教育、促進就業、扶貧開發政策等的有效銜接。率先成立醫療救助市級管理機構,維護保障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權益。實施商業保險參與醫療救助管理模式,政府每年投入資金1500萬元,委托專業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困難群眾重大疾病商業保險醫療救助工作。今年1至5月,實施商業保險醫療救助4724人(次),救助金額1184.9萬元。(記者譚秋明 通訊員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