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通
今日秋分 御寒保暖為養生重點
陳子源
今日,我們迎來秋分節氣。秋分這一天晝夜均而寒暑平,此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由熱轉涼。秋分時節養生要注意些什么?為此,人民網采訪了溫州市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中醫師潘錕鐳。
潘錕鐳表示,秋分養生當以御寒保暖為主,以防耗損陽氣。如果平時體虛,機體免疫力較差,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不足,風寒之邪猝不及防,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有慢性咳嗽、哮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舊病復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若疏于防范可能加重病情。
潘錕鐳指出,秋分節氣時宜采用洋蔥式穿衣法,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多加幾層衣物,如薄毛衣或外套,中午氣溫較高時適時減少衣物,避免出汗過多。此外,中醫認為“寒從腳下起”,因此還要做到足部保暖。除了穿上襪子,換棉拖鞋以外,平時可以做做踮腳運動,站立時踮起腳尖,再緩慢放下,重復數次,直至微微出汗。踮腳運動有助于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增強保暖效果。
“不少人在此時會出現手腳冰冷、乏力等癥狀,尤其是偏瘦的女性,這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建議時常在晚上泡腳。”潘錕鐳解釋,腳上穴位較多,例如涌泉穴,可通過熱氣往上蒸騰的作用將體內寒氣驅散,對于體虛的人有很好提升陽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水溫一般40攝氏度左右即可,時間以15分鐘為宜。可以嘗試在泡腳水中加入具有散寒溫中功效的紫蘇葉或艾葉,以達到更好的暖身驅寒作用。
潘錕鐳提示,秋分時節,燥氣仍存,容易傷肺。因此,在飲食上可以選擇具有潤肺生津的食材,如梨、銀耳、蓮子、蜂蜜等。這些食物能夠幫助滋陰潤燥,預防秋燥引起的咽干、皮膚干燥等問題。
“秋分時節,情志調養同樣不可忽視。秋天易引發憂思和悲傷的情緒,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影響身心健康。”潘錕鐳建議,多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如散步、靜坐冥想、與朋友交流、參加戶外活動等,以減輕秋季對人體心理與情緒上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