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国产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免费无码日韩大胆视频网,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人民網健康·生活

不能讓醫療科普成為流量的“提款機”

柯 平

2024年11月13日08:51 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發布2024年10月科學領域流言榜。值得關注的是,“使用藥品給孩子散瞳驗光對眼睛有害”“耳朵有折痕預示冠心病風險”等謠言榜上有名。而這些醫學健康類謠言,很多都來自網絡醫療科普視頻。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醫療科普已成為各大網絡平臺上炙手可熱的內容。這中間當然有權威機構的正規科普,但也有不少博取流量掙快錢的假科普。上網看看就知,鏡頭前面的主播,有的身份確實可能是醫生,卻借科普名義“夾帶私貨”,或在小號、評論區悄悄賣課、推銷商品,或暗示粉絲加微信,引導其去指定藥店開高價藥方。有的則是對醫療知識略知一二的社會人員,為了吸睛漲粉,編造傳播類似“生酮飲食能餓死癌細胞”“喝醋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偽科普內容。更有甚者,由演員穿著白大褂扮作醫生,演繹“醫護不倫戀”“患者復仇庸醫”等“狗血”夸張劇情,甚至擦邊軟色情,拉低道德底線。

醫療科普中魚龍混雜的亂象,損害的不只是網絡生態,更是公眾的生命健康。被流量裹挾的“帶貨科普”、偽科普如果大行其道,醫療科普在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性、權威性就會大打折扣,專業、嚴謹的真科普就可能“被流量擠到墻角”。如果患者受偽科普的錯誤引導,放棄正規治療,去尋求所謂的“神奇療法”,最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而那些“蹭醫生人設”的不雅視頻,則會降低公眾對醫生的信任度和好感度,給醫護群體形象帶來損害。

整治醫療科普亂象,要堅持依法依規、立破并舉,強化有關部門、醫療機構、網絡平臺和個人的責任。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針對公眾健康需求,擴大權威、正規醫療科普的供給,擠壓偽科普的生存空間。通過加強醫學常識宣傳,增強公眾辨識能力,讓大家不為偽科普買單。對醫生參與醫療科普,醫療機構應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并履行好管理責任。另一方面,對那些為博流量搞假科普、打擦邊球,造成惡劣影響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加大懲治力度,深挖并切斷背后的流量套現利益鏈條。當然,作為信息傳播的渠道,網絡平臺的監管責任不容推卸,必須建立嚴格的審核把關和違規處置機制,及時識別和清理偽科普內容,絕不給其提供容身之地。

構建風清氣朗的醫療科普生態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方面都應積極行動起來,讓互聯網上形形色色的偽科普無處遁形,讓每一份對健康的渴望都得到真正有益的回饋。

(責編:孫紅麗、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