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日宣布:我國將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特需醫療服務和其他市場競爭充分、個性化需求較強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日前發出《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分類管理,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落實市場調節價政策。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樹杰說,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目的是推動醫療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
《意見》強調,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與醫療、醫保、醫藥等相關政策銜接聯動,逐步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
《意見》要求,圍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統籌考慮取消藥品加成及當地政府補償政策,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在此基礎上,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根據《意見》,國家負責制定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統一項目名稱和服務內容。各地據此確定醫療服務收費的具體項目。逐步減少按項目收費數量,擴大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收費范圍。各地要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監管和醫藥費用控制,合理確定本地區醫藥費用總量,明確控費指標,確保區域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價格監督機制,依法嚴肅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
解讀
發改委:群眾總體負擔不增加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6日對外發布《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記者就此采訪了發改委有關負責人。
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來,我國放開了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圍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但受多種因素影響,醫療服務價格尚未完全理順,管理方式仍需改進,價格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此次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理順醫藥價格的重要內容,也是2015年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姐妹篇。通過改革,將逐步建立一個符合中國醫療衛生特點的醫藥價格管理體系,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問:如何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答: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涉及面廣、影響大、情況復雜,因此在改革中必須強化價格與醫藥、醫保、醫療等政策的銜接聯動,以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總體負擔不增加。
一是協同推進改革,形成政策合力;二是明確部門分工,落實改革責任;三是穩步有序實施,及時完善政策。
問:如何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
答: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工作是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充分考慮到社會和群眾承受能力,采取了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方式。
一是圍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對于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彌補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結構性調整。
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最終實現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基本理順的目標。
問:如何確保改革后患者費用負擔總體不增加?
答:《意見》明確了“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原則,提出了多項配套保障措施。
一是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醫療服務價格的部分,主要通過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價格,以及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騰出的空間,以確保醫藥費用總量維持平衡。
二是與醫保支付政策進行配套銜接。調整后的醫療服務價格要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總體上不會增加。
三是強化醫藥費用控制,要求各地要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基本醫療保障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確控費指標,確保區域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問: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如何有效監管?
答:按照改革要求,醫療服務價格將實行分類管理,對部分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管理。總體上看,價格將保持基本穩定,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一是放開價格的主要是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這部分項目的數量比較少,非公立醫療機構也在提供,患者選擇面廣,市場競爭強。
二是明確要求醫療機構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合理制定和調整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醫療服務價格,并保持相對穩定。
三是對于這部分服務項目,已要求醫保經辦機構綜合考慮醫療服務成本以及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價格合理形成。
(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三問
改革如何走進百姓生活?
為何要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項改革會增加老百姓看病的負擔嗎?如何確保改革效果充分釋放?
為何要推進改革?
最近,山西省太原市民劉女士做了腎上腺部分切除手術。記者在住院費用清單上看到,單側腎上腺部分切除手術費用為1200元,而手術中使用的兩片止血材料價格分別高達512.6元和618.2元。手術材料、設備費用高于醫務人員的手術勞務費用,這種早已屢見不鮮的現象,凸顯了醫療機構收入價格的扭曲。
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所所長常峰說,受長期“以藥養醫”機制、醫保結余支付能力不足以及診療行為不規范等因素制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偏低,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得不到體現,一些藥品、材料設備等費用卻過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醫療行業運行機制,出現了重復檢查、開“大處方”等現象。
此外,在社會公眾眼中,醫護人員辛苦是共識,但并不算是低薪一族,為何還要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劉樹杰說,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把醫療服務價格提上去,把藥品、檢查檢驗及耗材價格降下來,讓醫護人員的“陽光收入”能夠體現勞務價值,推動醫療機構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
價格將如何調整?
浙江省柯橋區紹興市中心醫院是一家縣級公立醫院。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醫院,這家醫院于2011年開始采取藥品零差率,藥品以進價銷售給患者,并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
糖尿病住院患者孫小芳告訴記者,他已經住院8天,截至目前花了6000多元,新農合報銷后,自己要支付2000多元。“胰島素過去一支104元,現在降到一支82元,新農合報銷后,自付只要16.4元。”這位73歲的老人說,“過去報銷比例只有30%,有病也不敢住院。現在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到82%,住院也負擔得起了。”
杭州市公立醫院改革中,將門診診查費從1.2元升至10元,但患者只需要支付1元,其余9元由醫保支付。患者的費用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據記者了解,在部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地區,患者總體負擔還有所下降。青島市36家二級以上醫院的門診次均費用同比零增長,住院次均費用降低6%。安徽省100家城市公立醫院的門急診、住院次均費用,改革前后同比分別下降3.7%和2.3%;門急診、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分別下降4.8%和13.5%。
改革將怎樣推進?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入院準備中心,需要住院的患者在入院前進行術前檢查,確定手術時間后再辦理入院手續。
“通過縮短住院時間,全院床位統一調配,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醫院接收病人的效率。”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說。通過嚴格的醫用耗材監控制度和醫保信息化系統降低藥品和耗材用量,通過檢查結果在區域內和同級醫院間數字化共享減少重復檢查……2015年,這家醫院藥品收入占醫院業務收入比重為30.88%,平均住院日6.93天,均為全國最低水平。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絕不是單兵突進,而是與公立醫院改革、藥品流通機制、醫保支付、分級診療、醫療行為監管等改革協同推進、銜接配套,最終才能形成政策合力。”常峰說。
根據《意見》,國家負責制定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統一項目名稱和服務內容,各地根據技術規范確定具體收費項目。擴大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收費范圍,逐步減少按項目收費的數量。同時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監管,嚴厲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
(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