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小傳 |
老李得糖尿病十幾年了,血糖一直控制得還行。前一陣他嘴里上火,牙疼,刷牙還出血,血糖也高了。老李去問大夫,血糖不好,是不是該調藥了?大夫了解情況后給他做了一些檢查,隨后建議他去洗牙。雖然納悶,老李還是照辦了,沒想到洗完牙,嘴里立刻舒服了,接下來幾天發現血糖也恢復了正常。
為什么洗牙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中醫黏膜科教授劉宏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臨床上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有些口腔衛生較差的糖友,做過潔治(俗稱洗牙)后血糖情況會有改觀。現在新觀點認為,口腔如果有炎癥,也會影響到血糖,老李的例子便是佐證。洗牙是對口腔的一次全面清潔,可以消除炎癥,因此起到了改善血糖的作用。
牙周病與糖尿病是難兄難弟
牙周病與糖尿病是相互影響的。由于血糖偏高,唾液、齦溝液葡萄糖濃度升高,易引起致病菌繁殖。同時,糖友由于免疫防御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入侵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因此出現牙周病的幾率較高,并且程度往往很重,如牙齦紅腫、出血、牙松、失牙等。若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口腔感染也較難控制,牙周炎的癥狀可進一步加重。
反過來,牙周病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誘因,是糖尿病惡化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證實,健康的牙齦對控制血糖也是有益的,引發牙周病的細菌與糖尿病有密切關系,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會增加2~4倍的糖尿病風險。所以一定要積極進行洗牙、治療,控制牙周病,從而降低糖尿病惡化的可能。
牙不好連累全身
洗牙指的是指利用潔治器械(如超聲波)去除牙齦上的牙結石、牙菌斑等污垢,并磨光牙面的過程。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牙垢是牙周病最主要的局部刺激因素,而洗牙則是去除牙垢最有效的方法。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每天都認真刷牙,沒有洗牙的必要。劉宏偉教授表示,雖然刷牙可以去除牙齒間的食物殘渣和部分牙菌斑,但牙菌斑是不斷形成的,即使勤刷牙也不可能隨時保持牙面的清潔。當清潔牙齒的速度趕不上口腔內鈣離子的沉積速度,牙石就會逐漸形成,刷牙是刷不掉的,只能靠洗牙來去除。洗牙對健康的好處顯而易見。牙石洗掉后,口腔變得更衛生,輕度的牙痛、炎癥等會自動好轉。對于糖友來說,炎癥的消除也會讓控糖更輕松。口腔是一個充滿各種細菌的環境,若是從不洗牙,牙石形成后又容易繼續吸附細菌,引發牙周炎,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癥狀,繼續發展導致牙齒松動、脫落。除了炎癥會使血糖難以控制以外,失牙對糖友也有多方面的危害。首先,牙齒缺失會造成食物研磨不夠,因此消化功能受影響,增加腸胃負擔。其次,身體對營養的吸收變差,引起貧血、抵抗力下降。再次,口腔感染如不及時消除,可能形成菌血癥,甚至導致全身感染。最后,與胃炎有直接關系的幽門螺桿菌,也容易在牙石上附著。專家建議普通人6~12個月洗一次牙。糖友作為特殊人群,洗牙頻率應略高,一般視牙石形成速度,可3~6個月洗一次。
洗牙不會損傷牙齒
有人認為洗牙會傷牙齒,這也是錯誤的認識。常見的誤區有以下3個:一是洗牙會讓牙齒“松動”。劉宏偉教授澄清,如果洗牙后感到牙齒松動,這是由于之前牙齒本身就松動了,只不過由于有牙石做“支撐”,感覺不到,而牙石去除以后松動感就明顯了,并不是牙被“洗松了”。二是洗牙會讓牙縫“變大”。這其實是因為,洗牙之前,因炎癥而腫脹的牙齦與牙石一齊填充了牙縫,洗牙后牙齦消腫,牙石也不復存 在,牙縫便顯露出來了。三是洗牙造成“牙酸”、“敏感”。實際上,洗牙后,原先包繞在周圍的牙垢及腫脹的牙齦對牙齒的物理隔絕作用消失了,部分人可能會感到牙齒敏感,這是正常現象,牙齒逐漸就會適應。若是牙酸嚴重,可使用脫敏牙膏改善。大多數人洗牙后都有口里輕松、口氣變清新的體驗,牙痛、牙齦出血也可有立竿見影的好轉。
因此,建議糖友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不僅利于口腔衛生,也有助于控糖。▲
(本文由本報記者靳玉玲采寫)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